homepage pixiv plurk

Unlimited Bird Roasts

15 November 2009

 
追加感文. 了解 MS 背景的話就能夠更欣賞 V 高達當中各 MS 的表現
首先是在地球重力下飛行 -- 這在 UC 世代是非常慘烈的一大難題

由 0079 年初代高達開始, 一般 MS 都不能飛行, 高達也不例外
MS 只能雙腳發力 + 背包噴射作出「跳躍」, 笨笨地衝上半空中然後掉回地面, 再來下一次跳躍
這是因為 MS 的出力比不上戰艦, 無法使用稱為 "Minovsky Craft" 的技術浮起機身
Minovsky Craft 的原理是在戰艦下方用巨大出力產生很多很多"米諾夫斯基粒子" (以下略稱 m 粒)
然後乘坐在這些 m 粒上, 藉此浮起機身, 具體可以想像戰艦在下方用力吹起一個大氣球頂起機身
雖然也有個別 MS 被企圖開發成"飛行型", 但是各方面的性能始終強差人意
除了飛行試驗「撞機」的老虎飛行試譣型, 還有拼死拼命去變型成飛機的 GT-FOUR

時代到了 0087 Z 高達時期, 材料工學進步令 MS 強度上升, 很多試機體都能輕鬆地變型了
藉着變成飛機形態, MS 就能像飛機那樣藉着高速讓"揚力"產生在機體上頂起機身
缺點是飛行軌跡, 速度控制並不靈活, 而且少了手手腳腳打起來也吃虧
也有個別 MS 以輕量化 + 低武裝化 + 保持大力向下噴射來作出較靈活的飛行
到了 0105 閃光的哈撒威, 喔喔終於有昂貴的試驗 MS 挑戰 Minovsky Craft 技術了!
很快又來到 0123 高達 F91, 這時 MS 高出力小型化, 機體變得強力又輕盈
MS 可以依靠噴射器的力量在空中作出更長時間更靈巧的跳躍

來到 0153 年 V 高達, 帝國的 MS 梭羅 (像直昇機那個) 以 Beam Rotor 技術實現長時間飛行
和直升機刮風起飛一樣, Beam Rotor "刮動"天然存在於環境四周中的 m 粒, 從而獲得推力
而且 Beam Rotor 還能兼用為光束盾, 光束盾又有光束劍的攻擊力, 一物三用, 十分方便!
至於 V 高達, 它採用了 Minovsky Flight 技術
如果說採用 Minovsky Craft 的戰艦是在下方用力吹起 m 粒大氣球頂起機身
那麼採用 Minovsky Flight 的 V 高達就是直接乘着環境四周的 m 粒而浮起
因此 V 高達和它分體後的各部分才能作出各種幾近無重力的超靈活空中表演
帝國的車胎才能在天空飛 (不要在天空用車胎啊! XD)
至於 V2 高達的 Minovsky Drive, 這個是藉環境四周 m 粒來獲得無限加速能力... @w@

不過, 其實不論在哪個 UC 年代, MS 都能趴上像滑板那樣的飛行器滑翔於天際, 簡單直接 XDa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8   September 2008   October 2008   November 2008   December 2008   January 2009   February 2009   March 2009   April 2009   May 2009   June 2009   October 2009   November 2009   December 2009   January 2010   February 2010   March 2010   April 2010   May 2010   June 2010   July 2010   August 2010   September 2010   October 2010   November 2010   March 2011   April 2011   February 2012   April 2012   May 2012   July 2012   August 2012   October 2012   February 2013   May 2013   June 2013   August 2013   December 2013   May 2015   July 2017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